水到渠成共发展——“远水也能解近渴” 南水北调让天津
2018-06-04 13:26:21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小 中
人民网天津6月4日电(记者孙博洋) 3日,“水到渠成共发展”南水北调中线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天津,实地探访了南水北调给天津带来的新变化。
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天津管理处了解到,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全线采用暗涵输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一段长距离(155公里)有压箱涵输水线路,主要建筑物共268座,其中控制建筑物17座、河渠交叉建筑物49座、灌渠交叉建筑物13座、铁路交叉建筑物4座、公路交叉建筑物107座。
图为被称作 “天津干线工程终点”工程的外环河出口闸,该工程担负着向天津市滨海新区输水的重任(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摄)
据了解,天津干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引调丹江口水库蓄水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为天津市及干线沿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水源保障。天津干线工程规划年供水量为9.8亿m3,其中向天津规划年供水量为8.6亿m3。同时承担沿线保定市的徐水、容城、雄县、高碑店和廊坊市的固安、霸州、永清、安次等县的供水任务,供水规模为1.2亿m3/年。
图为天津管理处工作人员演示如何检测水质(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摄)
数据显示,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以来,截止到今天,已累计向天津供水达28亿m3,这相当于把196个西湖从长江搬运到了天津。这使得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以及滨海新区和静海区等14个行政区域,近千万人口用上了南水北调水。
天津是中国北方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天津的缺水问题“引滦入津”工程被修建。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天津的缺水问题愈加严重,南水北调工程的及时贯通使用,给缺水的天津“解了渴”。
图为被采访居民用南水北调来的自来水为记者们烧水泡茶(宋鹏飞摄)
在天津市龙禧园小区采访时,市民向记者表示,这两年水质确实发生了变化,泡茶比以前好喝,就连白开水也有了一丝甜味。
家住天津河东区的裕阳大厦的市民宋彤女士告诉记者,在过去,因为担心水质问题影响健康,家里一直是喝10块钱一桶的桶装水,大约3天就要用掉一桶,不仅不方便,还增加了生活支出。她表示,现在用上了长江水,再也不为水质担心了,做饭烧水也方便了很多。
除了居民饮水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优质的长江水也给天津的企业带来了效益。作为用水大户的天津国电津能热电厂每年设计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供热面积1800万平米。在天津用水引入长江水后,他们发现厂区生产使用的中水水质明显变好,通过一些列的技术改造升级,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水价没降的情况下,通过水质改善,每年节约成本300多万元,切切实实的从南水北调中受了益。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皖美智造 “工赋芜湖”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
- 外滩天际线打卡新坐标,巨型蓝房子惊艳上线
- 双11狂欢季,优趣汇泰然入局,华丽收官
- 高通提前确认参展2022年进博会,持续助力中国伙伴“双循环”发展
- 高通钱堃:努力成为推进双循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 携手中国伙伴推动产业全球化创新发展 高通“5G领航计划”再获荣誉
- 高通孟樸:携手中国合作伙伴 促进5G赋能的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与中国产业链深度合作 共同拓展全球市场
- 展示5G和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 高通赋能中国合作伙伴取得丰硕成果
- 外企看重进博会带给社会乃至全球的重大意义 深入参与中国产业链
- 进博会技术装备区各外企竞相秀科技,展示“在中国、为中国”的诚意
- 【第四届进博会】打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 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 高通四度亮相进博会 与中国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共同发展
- 高通侯明娟:加深与广东省和大湾区合作 共同推动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发展
- 上半年扭亏为盈 优趣汇(02177.HK)核心业务增长稳健
- “新物种”近距离观测报告:相合酒库被酒业定义,还是定义酒业?
- 携手中国伙伴在海内外发展,高通安蒙:这个过程花了我七年时间
- 记录成长的有爱时刻 富士instax教育摄影艺术展开启作品征集
- 樱花节玩出新花样!文化与艺术大碰撞,汉服大赏带来视觉盛宴
- 蔚蓝云创获腾讯广告华东一区唯一授权服务商授牌